(漂亮的广安市广安区观塘镇八里村“1+N”党群综合服务体)
一片片相连的产业一望无际,一个个漂亮的新村镶嵌其间,一幅和谐温馨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华蓥山下徐徐展开。这几年,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乡村巨大的变化。
“农村的变化不止体现在村容村貌上,党组织设置、功能调整、服务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秀川说,“服务群众需求,基层党组织才能活力迸发。‘10分钟服务圈’是广安推动基层党组织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功能的一次探索。”
去年以来,广安市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10分钟服务圈”,把党组织建在群众集聚的地方,把活动阵地安在群众家门口,把服务送到群众面前,近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强力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0分钟”联结,把服务组织连成网
主动跟进新农村成片建设和产业发展,改变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分类设置基层党组织,在农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产业发展核心区域的中心村建立党总支,在产业覆盖区域行政村、专合组织建立党支部,在村民院落、聚居点培育“党员中心户”,形成“党总支+党支部+中心户”的新型基层党组织网络,为强化服务功能奠定组织基础,让群众能够在集聚地找到党组织,让党员就近过上党组织生活。同时,为了配强工作力量,中心村党总支增设副书记1-2名,设置总支委员3-5名,负责整合区域内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带动区域整体创新发展。前锋区根据地域相近、产业相似原则,把代市镇岳庙村周边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到一起,成立岳庙新村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即对原来的4个村党支部进行整合,成立8个小支部,增设了方佳山种植业、创辉养殖业2个产业党支部。大党总支、小党支部的工作格局把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把功能延伸到了产业链上。而在相对分散的村组,依托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把群众纳入服务圈中。目前全市已建立237个中心村党总支、642个产业党支部、15496个党员中心户,科学合理、务实高效的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10分钟”到达,把服务阵地建到家
按照地理位置居中、服务功能集中、辐射带动明显的要求,把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选建在交通便捷、群众居住集中、人气商气聚集的地带,方便党员开展党的活动,方便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真正把阵地建到家门口。市县党委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中心村“1+N”党群综合服务体,明确要求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的,全部配套设置村支“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民事代办点、卫生室、警务室、调解室、广播室、阅览室、便民超市、远程教育站点、留守儿童之家等,切实强化党组织活动阵地综合服务功能,建成本地的政治中心、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培训中心。目前,广安区大龙乡果坝村、华蓥市高兴镇宋家垭村、岳池县乔家镇南山村、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等116个中心村“1+N”党群综合服务体全部投入使用,当地村民10分钟内就能到达党组织活动阵地,享受丰富、高效、快捷的服务。
(周末,孩子们在广安代市镇岳庙村“1+N”党群综合服务体的“留守儿童之家”玩耍)
“10分钟”办结,把服务效率提到位
全面推行“民事村办”,在中心村专门设立民事代办点,实行乡镇干部蹲点代理工作机制,每周一下午轮流在中心村民事代办点“坐班接办”,为村民提供“一人受理,快捷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代理服务;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保证每天都有村干部在村部值班,及时处理群众需求,村干部联系电话24小时开机,号码在各村民小组公示;在党员中心户、中心院落设立村级服务中转站,设置“民情专递”热线和群众信箱,确定一名村干部担任联络员,平均两三天定期将群众信箱里的代办件、村级发展意见和建议等送达村支“两委”,及时将代办件交至民事代办点帮助办理,并将重要事项公布于信息板,保证社情民意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实现了群众“只进一个门,办结所有事”。邻水县八耳镇新业寺村支书冯永文依托村里的小卖部和农家乐,建立起了5个村级便民服务中转站,由热心助人的党员同志担任中转站联络员,从而形成了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中心、以便民服务中转站为支点的“10分钟服务圈”,减少了群众办事的往来时间及成本,冯永文本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山沟里的及时雨”。今年以来,全市乡村两级接到村务民事代办事项13042件,办结率97.6%。
“10分钟”应约,把服务需求送上门
各村级党组织分别抽派“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和农技服务、人民调解等党员及业务骨干,联合组建一支15-20人的“10分钟服务队”,开展“10分钟”应约服务。服务队将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人员和服务专线等重要信息专门制作成“党员110服务卡”,发放到每个村民手中,并向群众作出“有困难就找党员110”的郑重承诺。村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通过电话求助,服务队10分钟内就会赶到现场开展上门服务。对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汇报,并做好政策解释、情绪安抚工作;对需要履行一定程序、按照一定权限解决的问题,立即记入民情台账,启动全程代办程序,落实专人跟踪服务,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有困必解、有难必帮。活动开展以来,接到求助电话1374次,开展上门预约服务787次、应急服务103次,服务队及时到达率达100%。
四川报道记者 彭志萍
政府网站 | 省人大网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政协网 |省监察厅 |省科技厅 |省公安厅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审计厅 |省民政厅 |省人事厅 |省建设厅 |省交通厅 |省水利厅 |省农业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卫生厅 |省地税局 |省环保厅 |省统计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 |
网读报刊 | 人民日报 |《求是》 |《人民论坛》 |《半月谈》 |《看天下》 |《中国经济周刊》 |《南风窗》 |《南方人物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读者》 |《商界》 |《东方周刊》 |《新周刊》 |《环球人物》 |《特别关注》 |参考消息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 |环球时报 |南方周末报 |西部快报 |南方日报 | |
友情连接 |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四川经济网 |梓潼新闻网 |四川法制网 |百姓生活网四川频道 |巴蜀经济网 |央广网 |每日经济新闻网 |中青在线 |四川新闻网 |四川在线 |四川日报网 |腾讯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 |成都文艺网 | |
技术支持| 法律顾问: 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 四川蜀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13 zhenba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属于四川报道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蜀ICP备13023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