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筑就巍巍堤防——追记原四川省达州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刘义君
2016-12-08 19:49:24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周小西
四川报道讯(蒋文)2016年6月28日上午,华西医院肿瘤病房。
“刘哥,土溪口水库今天开工了”——一条短信出现在手机上。
看见短信,紧攥着手机的手抖动了起来。病床上一位虚弱的四川汉子,眼角静静滑落出泪珠。泪珠落在脸庞上,也落在妻子的眼里。
这个消息,他的确已期待了太久,付出了太多。他用尽最后的时光,迎来这个工程,却又不得不向这个工程作别。
7月26日18时20分,积劳成疾的他终因胰腺癌医治无效,带着难舍的水利情怀和对妻儿的无限眷恋,走完了年仅54岁的人生。直至生命弥留时刻,他每天都在关心着工程的进展。
他,就是原四川省达州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刘义君。
事业即生命 拼命三郎心牵渠江
“刘哥就是拼命三郎,从主动接手几个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来,啥事儿他都坚持亲力亲为。化疗期间,他还一次又一次出差。”赵杉回忆起同事刘义君,眼噙泪花,难掩痛惜。“他可能真是因此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期,实在太可惜了。”
达州地处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州河、巴河纵贯南北,铜钵河、明月江横穿东西,养育了690万巴山儿女。但因地势北高南低,落差逾千米,尤其是入汛后山水迅猛,前河、中河、后河河水涌入州河,再与巴河汇成渠江,以致川东北地区长期洪旱灾害频发,防洪抗旱形势一直十分严峻。仅2004年以来,达州市就连续遭受特大洪灾6次、特大旱灾2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亿元。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7月,达州市提出“3+10+1”水利发展战略,《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应时而生。而被列入该规划和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项目的土溪口水库工程正是其中首个开工建设的控制性大型骨干工程。该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为当地提供1.0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使达州城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而且将促进渠江流域防汛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大大缓解达州、渠县城区的防洪压力。
对城区百姓防洪安全忧心不已的时任市水务局规划科科长刘义君,主动请缨“解决达州防汛痼疾”。同年10月,他就任达州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技术负责人,直接挑起了土溪口、固军、鲜家湾3座大型水库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重任。从此,本就患有胃肠疾病和神经衰弱的他工作愈加繁重。
收集资料,下乡调研,西上省城,北进首都,他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办公在途中,每年出差多达200余天,依靠止疼药坚持工作,依靠安眠药维持睡眠。
领导和同事一次次地劝阻他,他一次次地说服他们:“我熟悉情况,我去你们可少走很多弯路。”妻子、儿子一次次地埋怨他,他一次次向他们解释:“我给你们说说这个工程将给达州防洪带来的好处,你们就会为我自豪,就晓得我的想法了。”
“刘主任倔得很,劝也劝不听。他真是一个把事业看得比命更重的人。天天都在忙,一辈子都在劳碌,从没停下来过!”经常跟着刘义君出差的同事王宇对此深有感触。
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也许正因了这份倔劲儿,因了这份执着和坚守,40多岁便已满头白发的刘义君硬是在短短的几年间,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完了渠江流域的每一条河流,跑完了达州市的每一处重要水利工程。
“业务精,能力强,敢挑重担,敢于负责,勇于奉献,组织交待的工作从不推诿,自己承诺的事情从未放空。他,是一个十分敬业和值得信赖的人。”达州市水务局局长郑建清对相识多年的刘义君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群众即亲人 水利硬汉一心为民
“老刘是城里人,却有着农村娃的质朴豁达,对山区老百姓始终有种特殊的情感。水电校毕业时分到白沙那么偏远的地方,他愣是一句怨言也没有。”说起35年前的同窗,达州市水务局原总工程师王兵感喟不已。
刘义君自参加工作一直坚守在基层水利专业技术岗位,与巴山渠水打了35年交道。蜿蜒崎岖的巴山小路和奔涌不息的州河渠水,承载了他一生的追求梦想和苦乐酸甜。
1991年8月5日,白沙工农区发生特大洪水,暴雨总量超过200毫米,白沙河流域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巨大威胁。当日下午,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查看拦河坝基础加固情况的刘义君,被汹涌的洪峰扑倒在6米高的河堤下,并被倒塌的墙体砸伤,趾骨骨折,当场昏迷。而他在医院醒来时,最先关心的却是同事和工作。
2004年9月3日,达州市发生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暴雨洪灾,渠县、宣汉、开江、达县多县告急,全市393座水库中有181座不同程度出现险情。
刘义君一行火速赶往险情最重的渠县龙井沟水库,在驱车颠簸辗转数小时后,不得不在暴雨中弃车徒步前行。一直在队伍前面引路的他,一次次地滑倒,又一次次在泥泞中艰难爬起。他不断地鼓励大家:“都加油哈,我们路上少耽误一分钟,水库垮坝的危险就会少一点!”
现场勘察,紧急会商。在果断提出处理大坝外坡的管涌和大面积滑坡险情的应急抢险措施后,他立即参与到现场抢险中去,扛土袋、填土袋、指挥挖掘机开挖溢洪道......
而对刘义君来说,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在为他整理遗物时,同事发现,他办公桌上的几本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各种各样水利工程数据和工作备忘录,连早年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帮助村民程久才学习农业、养殖专业知识的笔记都还完整保留着。
“刘义君同志是我省基层水利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用自己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和一生执着无悔的追求生动诠释了一名普通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朴实无华的光辉形象。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四川省水利厅厅长胡云对这位基层水利战士高度评价。
清廉即人格 老实刘哥一身正气
“刘哥是个老实人,他向我们说,国家给了我们工作,单位发了我们工资,我们就得摸着良心办事。单位的钱就是国家的钱,绝不能乱花一分,能节约一个算一个。”财务人员胡秀峰说,“每次在外因公开支时,总感觉刘哥的话会在我耳边响起。”
由于常年出差跑项目,吃住行难免不了一些必要的花费,但刘义君却硬是一个“怪人”和一个“十分吝啬的人”。在北京出差,为了节省出租车费,他包里随时都揣着一张交通地图,坐地铁、赶公交是他的常事。为了降低餐费,他的标准午饭也常常只是一碗面条。
“我当领导,谁来监督我?”工作30多年来,从他手里过的项目资金,累加起来好几个亿,但他始终有着超强的自律意识和自我净化能力。人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他干事创业的坚韧魄力,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始终保持着严于律己的高洁人格。
同事蒋蒙有次陪同刘义君出差,看到预订的酒店条件较不理想,就建议更换,却没想招来他的严肃批评:“我们是来干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
作为一个大型工程建管中心负责人,除了沉重的责任,他也有一定的实权。可他却从没喝过一次工作上的宴请酒,从没吃过一顿工作中的应酬饭。一直以来,只要能用的时间,他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
弥留之际,他坚持亲自给胡秀峰打电话,委托帮他把党费交了,并微弱地叮嘱,一定把工程的相关资料保存好。
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求妻子,一定要代他主动向组织提出,死后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给单位增添任何麻烦。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工作,达州市已有2座大型水库被纳入《全国大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5)》。目前,土溪口水库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固军水库工程已取得可研阶段选址意见书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批复,其他6座中型水库也正在抓紧建设中。
然而,刘义君却走了。在向全市人民交上这份满意答卷之后,他却心怀不舍地走了。在他的音容笑貌背后,是战斗过的一处处水利工程,是他留下的一处处闪光足迹和一次次表彰嘉奖。
2016年9月14日,中共达州市委追授刘义君为“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9月29日,中共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作出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向刘义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干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刘义君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悔追求、对群众的无私大爱、对清廉的执着坚守,真正绽放了他生命中的别样光彩。他的生命,已经融入家乡父老乡亲身旁的巍巍堤防。
巴山之上,芳菲盛开;渠江之畔,英魂长存。
刘义君同志简历
刘义君,男,汉族,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人,1963年4月出生,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81年9月至1993年10月,历任白沙工农区水电局水利股长、设计队长、副局长(期间,1987年4月至1989年9月,下派万源市白沙花萼乡任科技副乡长)。
1993年11月至2002年11月,任万源市水电局副局长(期间,1995年8月至1998年5月,在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学历)。
2002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达州市水利局工作(期间,2003年5月任市水利局副主任科员)。
2006年7月至2011年2月,任达州市水利(水务)局农电科科长,兼质监站站长。
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任达州市水务局规计科科长(期间,2011年10月起,兼任达州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技术负责人)。
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任达州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副县级)。
2016年7月26日,因患胰腺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