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传奇药商白天松
2016-03-16 17:10:50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作者 刘倩
 
      初春的阳光跳出蓉城经月不散的阴霾,出人意外地降临。一个难得晴好的天,《四川报道》一行人来到东郊,与药商白天松相约,促膝而谈。
 
      一幢大楼,典雅而庄重,白天松及其50多个情似师徒的下属便相聚于此。电梯直上六楼,颇具中式气息的办公环境,文气盎然。过道两侧,企业文化三字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次第出现,彰显着这名药商的不同凡响。

      未见人而先识味,先闻风雅,白天松果非一般。

      就着一张别致的功夫茶茶几,白天松优雅地泡着功夫茶。办公室敞亮,数十平米的落地大窗,将东郊美景尽数装在了办公桌前,升仙湖转头得见,悠然神仙般。就着阳光,将工作的兴致,人生的乐趣,赚钱的快乐,以及醇厚的香茗,一饮而尽。
 
      初战商场
 
      时势造英雄,英雄又引领时代。改革开放30年,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象白天松这样的许许多多企业家的命运。
 
      就像明星的风采需要在舞台上表现,将军的才华需要在战场上施展一样,企业家的创造力需要在社会变革的大舞台上发挥展示。1981年,作为三泉乡的团支部书记,28岁的白天松带着几百人到江油县干了两三年之后,回到三泉乡的乡镇企业担任粮油加工厂的厂长。那时,作为四川的一个较为偏远的乡村,三泉乡的经济还很不活跃,财政紧张,当地政府给政府工作人员下达了每月创收50元的任务。
 
      为了创收,乡里想了很多办法。他们把乡下的鸡、鸭等农产品运到城里,又从城里运回乡下急需的小百货。白天松记得,当时,他以一斤9分钱的价格收购大米,然后运到成都,以1角3的价格卖出,辛辛苦苦两年下来,乡里赚了1万多元。
 
      1983年,因为有经商头脑,白天松被任命为乡政府农工商经理,负责为乡里创收。这段经历,成为白天松最为宝贵的财富。两三年时间,乡里的资本金就翻到了4万多元。
如果生意就这样一路顺风顺水,那么,白天松也许还会这样倒腾下去。突然,一个浪头打向了白天松。
 
      一天,某县农业局与乡农工商签了一笔合同,金额达4万多元。在商场上如鱼得水的白天松轻视了这笔单子,对农业局的盲目信任让他很放心地就把4万多元打到了对方的户头上。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局既无法交货,也无法退钱。双方在法庭上兵戎相见。虽然最终打赢了官司,但这笔钱始终未能讨回。
 
      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白天松暗暗发誓,一定替乡政府,把这笔生意亏损的钱全部赚回来,给全乡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正是这个不服输不放弃的性格,给了白天松人生重大的机遇。
 
      诚信是金
 
      成都是白天松的富贵之地。
 
      正如成都一条名言: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之都,财富之城。
 
      有着极强商业天赋的白天松,最终在成都商海里大显身手,如鱼得水。
 
      为了赚回亏掉的4万多元,白天松来到成都,找到一位当年下放到三泉乡的知青。在知青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成都中药厂。白天松对中药一窍不通,对中药的价格、规格、质量要求等都不知道,但他还硬着头皮与中药厂谈生意。最后,他与中药厂签定了一笔合同:为对方提供3吨白术,价格39.5元/公斤。
 
      合同到手,他却愁上了:到哪儿去找货?那时是1984年,还没有什么个体户,到处都是公家与公家做生意。而且,信息也很闭塞,往往一条信息,就会值很多钱。
 
      为了获取货源信息,三泉乡政府到处贴告示,求购白术。不久,在荷花池做生意的一个小老板也找上门,提了两件白术来,这时他得得知白术的市场价是15元/公斤左右。可是,这老板消失了,货仍没着落。
 
      白天松只得跑到成都,终于在荷花池找到了那个老板。可是,这老板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本钱很少,三、五百元,根本不能大批量的提供白术。而且,三泉乡农工商的钱也很少了,只剩下了1000多元。如何做成这笔生意?
 
      当时,荷花池市场上的白术是12元/公斤,整个市场上近10家铺子的白术总量也不过1吨左右。“你们的货,我全部要了,19块钱一公斤,我不管你们挣多少钱,你们把货送到中药厂,我就付钱。”每公斤可以赚7元,老板们都乐了,自动把货送到中药厂,仅此一笔生意,白天松就赚了2万多元。他从此赢得了中药厂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同,为长期的合作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笔白术生意,让白天松为乡农工商挣了6万多元,不仅还上了全部亏损,还有2万多余的盈余。想起商海的诡谲和未知的风险,白天松心有余悸。他找到乡党委书记说:“外面太凶险了,这2年做生意就是为了还钱,钱还上了就不想过这种飘忽不定、朝不保夕的日子了。”他提出回到原工作岗位,情愿领取每月40多元的工资。
 
      乡长认为他很有经商头脑:“40元的工资,每月买几包烟就没有了。做生意这么好,放弃可惜,你还是继续做生意吧。”听从领导的劝告,他继续投身商海,也确立了经营中药材的发展方向。
 
      大气渐成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无不有着广泛的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崇高的理想。白天松坚定了在成都打拼的决心和信心,并树立了目标:第一年站稳成都,扎根荷花池市场;第二年在国内中药材市场初具影响;第三年,力争冲刺国际市场。
 
      一步一步迈过艰难,又一点一点完成经验和资本的积累,白天松终于逐渐成熟起来。
   
      为了积累中药材知识,他每天都在荷花池市场转悠,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的老板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市场上转来转去,象一个学徒一样,勤学好问。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白天松遇到了不少生意场上的贵人。白天松与阿坝州联运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签订下100多吨川木香的供货合同。可是,合同签订后,却拿不到货物。白天松很着急,找了几次未果。该公司女出纳员看在眼里,把他叫到旁边:“别着急,我去帮你组织。”此后,这位女出纳员果然源源不断地为他组织了不少药材。
 
      后来,白天松又认识到一位省医保进出口公司的女强人张红梅。张红梅看白天松很能干,就问他:“你想不想干大的?”白听了一愣:“大的?当然想哪!”可是,他知道,自己只有10多万元的本金,想干大的也干不了。在张红梅的启示下,白天松思想活了,到银行开账户,办贷款,一下就贷出了18万元,加在一起资金达到30多万元,终于可以成为省医保进出口公司的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供货商。赢得省公司的信任,白天松三年冲刺国际中药材市场的梦想实现了。
 
      创新铸魂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包括多方面: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管理创新等。要赢得省医保进出口公司的信赖绝非轻而易举的事,而创新,正是白天松致胜的法宝。
 
      出口的中药材,质量要求特别严,如半夏,日本的标准之一是“一白二净”。可是,因为加工工艺的问题,很多半夏达不到出口标准。刚开始,白天松既没有加工设备,又没有加工工艺,收购回的鲜半夏,去皮时得用手搓,用脚踩,30%的要被踩坏,而且质量很差。
 
      看到混泥土搅拌机,白天松眼前一亮:“用滚动摩擦去皮,不就很简单吗?”想到就干,多方想法弄到一台搅拌机,然后又添加了一些软性设备,通过调节转速等,终于成功解决了半夏去皮的难题。
 
      “创新是企业的根和魂,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降低了劳动成本,把人力解放了出来,最关键的是质量更好。”白天松说。因为老白加工的半夏又白又好,而且又快,他的名气很快在中药材界打响了。因为质量较差,省医职公司有价值1亿元的半夏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最后通过白天松的工艺,存货全部销售一空。
 
      白天松的名声很快传开来了,1988年,刚刚组建不久的绵阳医保进出口公司都知道“省公司的积压半夏都是老白卖出去的”,很看中其能力。一位副经理找到他,要求他回绵阳,为家乡做贡献。考虑再三,白天松提出转户口、转正等条件,绵阳公司均答应了。
 
      白天松还向绵阳医保公司提出:不要工资,承包经营,人员工资自行承担,为绵阳做贡献。绵阳经贸委接到汇报后,批复同意。很快,绵阳医保进出口公司成都经营部成立了,白天松任经理,独立核算,自负赢亏,成为四川省首个可以从事外贸经营的经营部。“我看中的是医保公司能做外贸,将药材生意做到国外去是我的梦想。”他成为全国第一家“借船出海”案例。
 
      这是白天松创新思路尝到的又一个甜头。从此,白天松的个人事业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
 
      1996年,国家的外贸放得更宽了,成都乡镇企业局大力支持民企出口创汇,于是,白天松成立了成都百盛远洋公司,其后,又向经贸部申请,变成了成都百盛远洋进出口公司。
 
      “我为什么能够成功?专业、专心、专注就是根本。”“做一行,专一行,追求完美。”白天松常常这样说。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从白术、大黄、当归、胆参等等,白天松一直在做中药材生意,数十年的浸淫,让他早已成为四川中药材市场上的大佬。
 
      反向博弈
 
      白天松有一个很著名的思路:反向思维。他经常向人津津乐道:当很多人往前冲的时候,我却看到了前面的危险,在悄悄转向后退。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运输成本的上涨,出口的利润越来越小。2002年,白天松开始从进出口市场抽身后退,杀回马枪,转向国内。因为,他看到了国内更为广阔的市场,看到了祖国腾飞的巨大前景。
 
      2001年,他开始转向虫草,“轻轻松松的,一箱子几百万元,请几个工人,很容易的就做到几个亿。”这就是白天松的独到眼光。
 
      与同仁堂做生意,他历经了三代经理。第一次与同仁堂采购经理谈虫草生意,对方问他:“一年8至12吨虫草,你能做多大?”2000年成为同仁堂的合作伙伴,他与同仁堂结上了深厚的情谊。就在记者采访时,短短10多分钟电话,一笔与同仁堂的1000多万元的供货单子敲定了。
 
      品牌铸神
 
      白天松说,30多年,“经历坎坎坷坷,做不完,说不完”。他说,要留给子孙后代两个财富:精神财富和品牌财富。
 
      精神财富就是企业的文化精神。白天松说,他是毛泽东思想的粉丝,也是李云龙亮剑精神的粉丝。“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企业品牌也一样,要让品牌深深扎根到群众的心里面去,一传十,十传百。”
 
      品牌财富就是“百盛堂”。白天松认为,财富是流水,是留不住的,能留住的是企业的品质和企业家的精神,他要让自己的“百盛堂”成为象瑞蚨祥、胡庆余堂、同仁堂那样的百年老店。通过与同仁堂的合作,他认识到,必须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品牌,只有品牌,才能创建百年老店,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真正的财富。
 
      2013年,他创建自己的实体企业,建造厂房,他要生产自己的品牌。如今,他已在成华区建立了经国家食药局GMP中心批准和10万级净化车间,省食药局检查验收之后,确定其硬件设备及环保工艺为标杆企业。
 
      人格、责任、诚信和担当是白天松遵循的人生信条。白天松谨遵古训,吐故纳新,引进国外的加工手段与创新技术,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成长着。如今,他正筹划着与医学院合作,研制最新的中医药产品,他要把“百盛堂”叫响,历久不衰。
 
      一个企业的品质是由企业家的品质决定,而卓越企业的品质更是有着一套完整的散发着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而作为企业领袖的企业家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塑造企业文化。白天松正带领着“百盛堂”在中医药的道路上奔跑,创新铸魂,文化铸脉,品牌铸神,天地必将越走越宽。
 
 



 

0